
“华子哥”可是把当下“包工头”的形象给演火了,在给大家带来笑料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反思:包工头“穷”到如此地步?甚至很多包工头负债累累,这完全颠覆了我们都暴利行业的认知,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夹在甲方和农民工中间的“包工头”地位尴尬,很多都沦为“弱势群体”
按照我们之前的认识,包工头大多开着豪车,吃穿住行好像有用不完的钱,在我们眼里属于暴利行业,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众多包工头负债累累的情况呢?其实这和包工头所处的尴尬地位有很大的关系,行业特点和国家政策都决定了包工头开始沦为“弱势群体”。
首先,包工头的上游是甲方,到包工头手里要经过层层转包,转包链条上存在众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在建筑行业有个不成文的特点,甲方将工程总承包给一个品牌施工方,而品牌施工方再将工程进行分解,分包给各个小“包工头”,更有甚者一个甲方工程能层层转包几层甚至十几层才能到包工头的手里。
转包带来的弊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到小包工头里的利润率被严重压缩,甲方给品牌留出了25%的利润空间,而层层转包给包工头后,利润很可能被挤压到只剩10%甚至5%,一旦出现工期延长或者材料费价格上涨的情况,人工工资和材料价格会随之升高,这样算下来可能根本赚不到钱甚至亏钱。
另一个弊端是被层层转包的工程难以找到付款方,链条上的转包方在结款的时候纷纷踢皮球,甚至出现中间转包人卷款跑路的情况。而且大部分的小包工头为了拿到工程项目会选择垫资进场,开发商等工程竣工后才会付80%左右,剩下的20%左右等验收合格才会支付,暂且不说甲方最后会以各种质量问题进行克扣,就算如期支付也会严重占用包工头的资金,毕竟大多数的包工头资金并不宽裕,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破产。

再者,国家对农民工工资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拿不到工程款的包工头只能自行垫付
近些年来,国家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无拖欠、按时足额支付。
比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要求:“要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抓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确保付出辛苦和汗水的农民工按时拿到应有的报酬。”
再比如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该“条例”要求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惩戒力度,最大程度上营造“不愿欠薪”、“不能欠薪”、“不敢欠薪”的社会氛围。
诸如此类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文件几乎年年发,甚至还有总理亲自出面帮助讨要农民工工资的案例。在如此高压态势下,包工头即使收不到甲方的工程款也要自己掏腰包垫付,毕竟一旦出现问题,自己是第一责任人,很容易被严厉处罚。

第三,诉讼讨要工程款几乎走不通
也许会有人说甲方如果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包工头完全可以走诉讼途径啊,何必把自己整的那么累?
但是实际上在在建筑行业想通过诉讼讨要工程款几乎是走不通的。甲方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市政工程,甲方属于政府部门;第二种是私营单位,甲方属于民营企业。但是无论甲方的身份是什么,都很难通过诉讼讨要工程款,毕竟包工头还要通过承包甲方工程赚钱吃饭,一旦得罪了甲方,谁还敢把工程包给他?所以大部分包工头只能选择无限期的等,等甲方主动结款。

第四,建筑工地上安全系数较大,很多包工头因为安全事故“致贫”
建筑行业本身就是高危行业,再加上从业农民工普遍年龄较大,安全意识也相对淡薄,最重要的是没有购置保险,所以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出现受伤或者致死的安全事故,包工头只能选择赔付医疗费用。
全年出一个安全事故就可能让包工头破产,一年赚个百八十万都不够支付医疗费的。

结语
综上所述,层层转包的行业特点使得利润率被严重压缩,工程款在转包链条上很难如期支付给包工头,再加上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零容忍,叠加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这些都是导致包工头变“穷”甚至出现负债的原因。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吧。